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堤曲

李贺 李贺〔唐代〕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吹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纱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注释
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妾:古时水子的谦称。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红纱:红纱衣。
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吹:喻黑发,髻如青吹。髻(jì):发髻。
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珰(dāng):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此指春风。
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水的情人。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绿浦,这里指水上。
菖(chāng)蒲(pú):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大堤是襄阳(今湖北襄樊)城外的堤塘,六朝以来为商船聚集之地。这里用来作为乐府诗题。这是李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赏析

  乐府《大堤曲》这一诗题多是描述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六朝人题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这一诗题。

  李贺的这首《大堤曲》写的是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客的一段爱情生活。开头两句交待了这个女子的居所。横塘在当时是一个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古代也有人根据《大堤曲》这一诗题推测,此处所指当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横塘(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实这里只是泛指横塘、大堤这样的水乡,所以诗中大堤横塘参差互用,也就是互指。“红纱满桂香”是说透过那绯红的窗纱,沁出闺房的桂香。而后“青云”两句通过写这个女子青云般的发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动人。这是采用汉代乐府《陌上桑》的衬托手法。下面“莲风起”四个三字句,交待了这个女子与那个“北人”恋爱的经过。在那莲叶随风起舞的春季,由北方来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而留连在“红纱满桂香”的闺房。下面“郎食”两句,以饮食之精美,极言两情之绸缪,爱情生活之美好。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爱的隐语。结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行别离之念。“襄阳道”指其行程。菖蒲花开于春末,此处喻女子易逝的青春年华,因古人认为菖蒲难得见花。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绿浦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复返之事来劝情人莫生远行的念头。最后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李贺这首诗全无其“风樯阵马”的奇诡幻诞风格,而是力摹乐府古体。以一个笃情女子口吻写出秦淮水边商女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生活。也在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离多合少之苦。在这方面是《古诗十九首》的遗风。而诗中喜用美言绮语,清丽动人,深得六朝乐府之妙。▲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猜您喜欢

出入二岭行

舒岳祥舒岳祥 〔宋代〕

出童公,入童公,
一岭二水分西东。前山万竹入新路,
新路苍海通方蓬。入黄甘,
出黄甘,一山二水分北南。
北南百谷会江海,镇亭下注南山潭。
问君何事经二岭,辟寇辟兵探绝境。
青山两路双阙开,桑枯人烟在深井。
迢如这横过澄溪头,水风激激流人影。
篮舆落日黄泥坂,短策东风日将晚。
深竹人家少邻并,麦苗翠被铺平田。
忍饥犹自念民饥,饼饵风来一饱宽。
况今圣算穷幽遐,检括丁口究阡陌。
或说与更戍起南氓,或议关防驱北客。
中原陇土少人耕,何惜就宽因去窄。
自古先王订版图,兵农合一如常式。
呜呼先王为民定军例,后王为军定民籍。
呜呼老儒临风三叹息,为国何如惜民力。

从少保公视师福建抵严宴眺北高峰同茅大夫沈

徐渭徐渭 〔明代〕

晋公雅望复英姿,坐领楼船远视师。
夜半自平淮蔡日,秋深同上华山时。
军营列岸江全绕,骑火穿林席屡移。
却说陪游宾从美,不妨帐底有风吹。

偈颂七十六首

释子益释子益 〔宋代〕

一见便见,天回地转。
宗通说通,风虎云龙。
只如百丈被马祖一喝,因甚三日耳聋。
闽蜀同风。

清明日遣三儿奠李文正公墓时上疏乞归未报

顾清顾清 〔明代〕

三年不拜先生墓,一滴尤伤此日心。
古道曲村犹历历,旧松新桧想森森。
周旋未敢遗言坠,阅历空嗟往迹深。
愿乞明灵表衷素,早教藜葛返初林。

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

葛立方葛立方 〔宋代〕

淮南空说枕中方,鬼物岂解为金黄。
虎龙自卫策最长,身阅寒暑无炎凉。
王母蟠桃端可尝,何必更值王卮娘。
日月跳丸那觉忙,口中自有芝朮香。
云装羽帔入仙乡,为公洗髓兼浣肠。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迷行常坎壈,守道自熙怡。
伐蛟不恃力,刺虎宁用机。
华屋非所尚,锚楹岂不宜。
未觉复盂安,讵知累卵危。

二绝寄章氏女子

郑刚中郑刚中 〔宋代〕

益昌春晚百花开,骨肉今朝对酒杯。
共说相思悲复喜,就中怜汝不同来。

病起闻说贪山颇有泉石远不能游

王令王令 〔宋代〕

一病百志堕,起逢秋物阑。
力弱未胜行,厌闻客言山。
言山多在远,虽近尚莫攀。
拏深吾无舟,逐陆谁借鞍。
不如无所闻,收心就恬安。
南轩颇扶疏,古木高四观。
不知秋叶疏,但怪朝影斑。
羸躯便偃侧,藉有藁与莞。
仰攀孤云高,卧见飞鸟褱。
苟此且自适,何能谋所艰。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释惟一 〔宋代〕

春雪乍晴,春光愈好。
不必远讨幽深,不用谈空说有。
村村自花柳。

舟中避难

丘葵丘葵 〔宋代〕

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
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
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
© 2023 赋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