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

鲁迅 鲁迅〔近现代〕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兄弟刚刚团聚又要分别,待到来年才能重逢相见;旅途千里迢迢不可畏,鼓风帆轻舟破浪过险关。
我万语千言难以叮咛,唯有一句应牢记心间;人生道路不能由命运来主宰,进取奋发才能掌握主动权。

注释
万里长风:南朝宋代人宗悫年轻时,他的叔叔宗炳问他志愿,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赏析

  第三首的主旨在于赠别。它是在忆别、惜别之后,赠言相勉,所以情绪激昂,不甘命运,要抗争自强。如果说前面两首侧重于感情的话,那么这一首则理智多于感情,奋发多于沉闷。仿佛看到漫远的长风,把在江波上闯荡的客船送走,有志趣高远之感和乘风击浪的气魄,显示出作者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总括别离,乘风上路,由于这一别又要一年才能见面,便不能不有赠言相嘱,所以便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结句。全诗完整和谐,富予深意。这里的“万里长风”,不是随便用的。沿江驶船固然要有长风相助,但用了“万里长风”这四个字气势就很不凡,说明这所送的客船既不同于“凄雨孤舟”,也不同于“轻轻别棹”,虽有漫远之感,整个调子,却显得开朗乐观,壮阔有力,心情为之一振,精神也感奋。鲁迅在“谋生无奈”的情况下,经历了这场重大的离别,因此自奋图强之心,久蓄于胸。“从来一别”句叙离家之久,“万里长风”句述离家之远,表现了无限感慨。之后,便奋然发出了“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勉励之声。这首诗,脉络贯通得十分自然,铿锵有力,托住了三首组诗。它把浓重的离愁别绪,化作了积极的奋抗精神,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作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署名“戛剑生”,是现存鲁迅最早的诗作。鲁迅时年二十,在南京陆师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念书。他利用寒假,于这年的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还家,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故有“还家未久又离家”之说。

猜您喜欢

忆昔

陆游陆游 〔宋代〕

忆昔高皇绌柄臣,招徕贤隽聚朝绅。
宁知遗恨忽千载,追数同时无一人。
薶骨九原应已朽,残书数帙尚如新。
此身露电那堪说,也复灯前默怆神。

偈颂二十九首

释云释云 〔宋代〕

佛说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山花开似锦,澖水湛如蓝。
支提遮里,无法可说,
赢得口似匾担。

赠太素脉王道人为端夫病起解嘲

舒邦佐舒邦佐 〔宋代〕

按指如医细切肤,对人便肯说荣枯。
我今跳出荣枯外,试问先生脉得无。

戏题荷花

李覯李覯 〔宋代〕

昔人诗笔说莲花,人嫁春风早可嗟。
今日倚栏添懊恼,池台多是属僧家。

渔家傲 京兆道友

王哲王哲 〔金朝〕

得得中间寻得得。王三默诀唯王六。若要清静如白玉。独自宿。余自须要除情欲。这个灵童明似烛。惺惺能唱无生曲。日住公家公不识。休寻觅。心澄便是真消息。

再答文潜

蔡肇蔡肇 〔宋代〕

羌兵昔出皋兰路,欲铲新城无聚土。
烟烽照夜气如霞,铁马连群歕成雨。
东西两关同日破,股掌婴儿绝哺乳。
鼓声十日拔帐归,至今犹说防城苦。
当时诸将无奇策,不敢弯弓向胡语。
橐驼西来金帛去,孽狐小鼠犹跳舞。
王师八月尽防秋,惴惴军兴恐编户。
腐儒不用辄忧边,庙堂有人制尊俎。

喜晴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醉入机缄喜不胜,几多风雨一番晴。
扫除氛祲乾坤大,拂度光辉日月明。
万计官逋纾吏责,十分灯夕看人情。
熙熙不但夫台乐,从此东南说建平。

游仙窟诗 咏崔五嫂

张文成张文成 〔唐代〕

奇异妍雅,貌特惊新。眉间月出疑争夜,颊上花开似斗春。

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绝人。

自然能举止,可念无方比。能令公子百重生,巧使王孙千回死。

黑云裁两鬓,白雪分双齿。织成锦绣骐驎儿,判绣裙腰鹦鹉子。

触处尽开怀,何曾有不佳。机关大雅妙,行步绝𡟛娃。

傍人一一丹罗袜,侍婢三三绿线鞋。黄龙透入黄金钏,白燕飞来白玉钗。

向秀

徐钧徐钧 〔宋代〕

心慕庄书善说玄,发明奇趣理昭然。
世人窃取公遗论,却把前言作己言。

自解

陆游陆游 〔宋代〕

四十头颅已可知,残年至此复何为?著书不直一杯水,看镜空添千缕丝。
达宦独骄儒作戏,後生速化吏为师。
有冠当挂无余说,但恨衰翁见事迟。
© 2023 赋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