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书法

  王世贞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与众多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游。就书法而言,他的篆隶书学观极力推崇文征明和其弟子的 书法,对前代书家有所鄙薄;其篆隶书学观虽有偏颇,但在篆隶创作式微的明代,他对篆隶的鉴赏和品评弥足珍贵,对后世篆隶创作和品评的兴起不无裨益。

研究

  此外,王世贞对戏曲也有研究。他的曲论见于《艺苑卮言》的附录,即《□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后人摘出单刻行世,题曰《曲藻》。王世贞已较深刻地认识到戏曲艺术的美学特点,“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关键在于“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耳。至于腔调微有未谐,譬如见锺、王迹,不得其合处,当精思以求诣,不当执末以议本也。”由此出发,他认为戏曲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是否“动人”。他称赏《荆钗记》,因为它“近俗而时动人”;他批评《香囊记》,因为它“近雅而不动人”。这是他戏曲观的精华处。《曲藻》在引述前人曲论时,或赞成,或驳难,都颇精当。

藏书

  家藏书甚富。自称: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3 000卷,均为宋本精椠。前后班、范二书,尤为诸本之冠。家有别墅“弇山园”,自称“吾弇山园之中,为楼者五,为堂者三,为室者四”。于园后建“小酉馆”,贮书达3万余卷。明学者胡应麟记其“小酉馆藏书凡三万卷,二典不与”。另将经学之书专藏于“藏经阁”中。对宋椠元刊之书,另作“尔雅楼”贮之,又于“九友斋”中,藏宋本两汉书,为斋中第一宝。此书后归于“天禄琳琅”。收藏名迹有《哀册》、《汝南志》、《季直表》等;收藏名画有《清明上河图》、《烟江叠嶂》等;与唐顺之为莫逆之交,两人皆以文学、藏书而知名。又与范钦、项元汴等藏书家有藏书互抄之约。家设有专人管理书楼,非常熟悉藏书布局,史称“能解公意,公欲取某书、某卷、某页,一脱声即检出待用”。藏书印有“贞元”、“抚治郧阳等处关防”、“天弢居士”、“伯雅”、“仲雅”、“季雅”、“五湖长”、“乾坤清赏”、“默然守吾口”、“太仆寺印”、“王氏元美”、“有明王氏图书之印”、“汉晋唐斋”、“元美氏”等。 ▲

人物生平

嘉靖时期
  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初五(12月8日),王世贞出生。(注:今岁忽已知命,仲冬五日,为悬弧之旦。)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上京参加会试,却因为生病回家。(注:壬辰会试,以病弗任场事归。)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世贞九岁作《咏凤凰》一诗。注: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十八。王世贞祖母陈氏病卒。

  嘉靖十四年(1535年),王世贞开始跟随塾师陆邦教学习《易经》。(注:陆邦教,字子才,号爱溪,长洲人,嘉靖十六年举人,任过东乡县知县。)同时,王世贞跟随姜周学习。(注:姜周,字佐周,任过归德府通判。)

  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14日),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出生。同年,王世贞的伯父王愔致仕。

  嘉靖十七年(1538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会试落榜,但名声却越来越大,拜在他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

  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贞得到王守仁集,读起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喜爱程度在“三苏”之上。(注:余十四岁从大人所得王文成公集,读之,而昼夜不释卷,至忘寝食,其爱之出于三苏之上。)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世贞跟随骆居敬学习《易经》、《左传》、《史记》和韩愈、柳宗元文章。于是王世贞作《宝刀歌》,得到老师骆居敬赞赏(注:骆居敬,字行简,山阴人)。同时,王世贞也跟随王材学习。(注:王材,字子难,号稚川,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世贞师从季德甫学习《易经》。(注:季德甫,字仲修,太仓州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按察使。)同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考中进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王世贞考中秀才,成为太仓州州学附生。王世贞与母亲一道上京师与父亲汇合,在上京的路上王世贞结识了张逊业。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世贞得到苏州府知府冯汝弼看重。(冯汝弼,字惟良,号祐山,平湖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同年秋,王世贞与好友徐学谟一同赴应天府乡试,王世贞以《易经》中应天府乡试第五十八名,主考为翰林院侍读华察和右春坊右中允闵如霖。(注:徐学谟,字叔明,又字子言,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徐学谟《归有园稿》。)同年底,王世贞赴京参加会试。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世贞参加会试落榜。同年,王世贞娶妻魏氏。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王世贞的父亲出差顺道回家。弟弟王世懋生病。注《亡弟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敬美行状》。王世贞的大女儿出生,此女后来嫁给了华叔阳。(注:华叔阳,字起龙,无锡人,学士华察之子,隆庆二年进士。)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冬,王世贞作诗《丁未计偕将出门夕》然后赴京再次参加会试。在途中王世贞又作诗《计偕途中四绝句》。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世贞参加春闱,中会试第八十二名。三月三日与友人一同出游,作诗《水调歌头》。王世贞中进士二甲第八十名,考试官为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和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父亲对王世贞谆谆道:士重始进,即名位当自致,毋濡迹权路。在随后的馆选庶吉士,翰林院有人指点王世贞执文于大学士夏言门下,但王世贞耻于干谒,拒绝参加本次选馆。(注:丁末成进士,会选馆,举主讽公贽文于夏学士,公耻于干谒,谢之。)四月,王世贞隶大理寺左寺。八月,王世贞的外祖父郁遵病卒。

  嘉靖二十八年(1449年),中秋,王世贞与李攀龙、李孔阳、谢榛赏月论诗。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王世贞的好友王宗沐出任广西学政,他作序相赠。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通州都察院公廨失火,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被罚俸三个月。秋,王世贞升为刑部员外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父亲王忬出抚山东,李攀龙作诗相送。王世贞的爱子果祥早夭,悲痛不绝。七月,王世贞以刑部员外郎出使案决庐州、扬州、凤阳、淮安四地。王世贞先后娶妾李氏、高氏。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父亲王忬巡抚海防事宜。王世贞启程赴京师,迁升为刑部郎中。王世贞的妹妹王氏嫁太学生张希九。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六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十一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进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秋,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乡试落榜。十二月,王世贞受命察北直隶狱事。王世贞被推为督学副使,但被严嵩所阻止。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正月,王世贞出京巡察狱事。八月,王世贞到顺德府察狱事,过访李攀龙。王世贞巡察狱事作《大狱招拟小序》。十月,王世贞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青州。十二月,妾李氏生一女。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立春,王世贞抵达山东,受命开始募兵,目睹了兵防慵懒,王世贞深感忧愁,并思考如何强军。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在辽东大胜,斩首一百七十二级,得荫一子为国子生。五月,王世贞的一个女儿夭亡。六月,王世贞的儿子荣寿夭折。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正月,王世贞访李攀龙,与之谈诗论文。三月,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中进士。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因滦河战事失利下狱。七月,王世贞上疏请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被杀,李攀龙、戚继光、王材、方弘静写挽诗。王世贞与弟弟王世懋扶父棺丧归。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贞扶父丧抵家。十二月五日,王世贞的妹妹王氏病卒。

  嘉靖四十年(1561年),正月,王世贞往妹婿张希九家吊唁亡妹。归有光为王世贞之父作祭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来吊唁王世贞亡父,王世贞结识戚继光。王世贞除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世贞的女儿出嫁华叔阳。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王世贞生病,感到人生了无生趣。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月,王世贞生大病。八月,王世贞病小愈。王世贞嫁给华叔阳的女儿卒。王世贞的儿子王士骕出生。

隆庆时期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王世贞与弟弟王世懋上京为父亲申冤。八月,隆庆皇帝下诏为王世贞父亲王忬平反。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汪道昆来访,戚继光以宝剑相赠,王世贞遂作《宝剑歌》。五月十八日,王世贞具疏请求致仕,上面不允。六月二十七日,王世贞接到吏部答复,吏部催促王世贞上任。到达京口,王世贞再次上书求辞职。除夕,王世贞得到吏部迁升其为浙江左参政的任命。

  隆庆三年(1569年),正月,王世贞赴浙江参政之任。四月,王世贞履任,开始裁撤贪吏,对巨富不仁之人进行打击。十月初九日,王世贞葬父。十二月,王世贞得到转任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的任命,他作诗自嘲。弟王世懋升礼部制司署员外郎事主事。王世贞三子王士骏出生。

  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初一,王世贞作诗感怀,有白首之叹。二月,王世贞行至常熟,忽然生病,当时他的母亲郁氏正在送他弟弟王世懋赴任礼部仪制曹郎,见王世贞生病,心情惶恐不安,强留王世贞就医。王世贞上疏求致仕。同时王世贞的母亲郁氏患脾疾。王世贞的求退疏未被允许。六月,王世贞赴山西按察使任,到达时已经逾期。八月,王世贞监试山西乡试。十月,王世贞监试山西武举乡试。王世贞得知妾李氏或高氏病亡,同时知道母亲病重消息,上疏告假。王世贞到达泽州时,获知母亲郁氏讣告,连夜急奔回家。

  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望日,王世贞的《尺牍清裁》一书增至六十卷,并作序。

万历时期
  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王世贞接到湖广按察使任命。六月初七,王世贞赴任。九月,王世贞接到改任广西右布政使的任命,感到行止无定,于是王世贞上疏请求致仕。十月,王世贞监试湖广武举乡试。十一月,王世贞到达广西。

  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王世贞抵京。九月,王世贞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

  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十五日,王世贞到达郧阳。四月,王世贞上疏请撤荆州府二卫班军远戍者半数,以防卫本府,并商军饷事宜。五月,地震,王世贞上《地震疏》。六月,王世贞上疏请为已故南京兵部尚书原为补谥号,朝廷不许。十月,王世贞听说谢榛卒,写诗挽之。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王世贞上《议处本镇军饷以资边用改添实力以固地方疏》申言兵饷事宜。张居正妻弟王生欺辱江陵知县,王世贞奏请严惩不贷,并致书张居正。张居正心怀不满,二人产生嫌隙。六月,张居正迁王世贞为南京大理寺卿。秋,湖广乡试,作《湖广乡试录后序》。九月,张居正发动吏部夺王世贞俸禄。十月,张居正指使刑科都给事中弹劾王世贞,使王世贞回籍听用。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王世贞结识胡应麟,二人相见恨晚。

  万历六年(1578年),八月,朝廷起用王世贞为应天府府尹,王世贞上疏请致仕。十月,王世贞还没赴任。南京兵科给事中王良心,福建道御史王许之弹劾王世贞,又被朝廷下令回籍听用,王世贞上疏申辩。

  万历七年(1579年),正月,王世贞病愈。王世贞羡慕王锡爵之女王焘贞所为仙道事,有意求仙问道。

  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王世贞造访王锡爵,谢其女儿王焘贞,决心崇道。四月初二,王世贞始拜王焘贞为师。七月,王世贞患疟疾,精神委顿。九月,王世贞为王焘贞羽化事奔忙,初九,侍王焘贞羽化,为其作传。十一月初二,王世贞为王焘贞移神龛,迁入昙阳观,与自己的妻儿日渐疏远。

  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王世贞、王锡爵因为王焘贞羽化事被弹劾。

  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王世贞之子王士骐中应天乡试第一名解元,王世贞作诗相勉。

  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王世贞病重,药饵不离口。六月,病痞。七月,病脾。八月,病有起色。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世贞被任命为应天府府尹,上疏请致仕。二月,王世贞升南京刑部右侍郎,称病请辞。

  万历十三年(1585年),王世贞与儿子在屋后花架下饮红酒。九月,戚继光被解职,来访王世贞。

  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初五,王世贞、王世懋与子孙十人饮酒赋诗。

  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月,礼部以王世贞的父亲“破虏平倭,功业可纪”,为其请旌。四月,妻子魏氏中风。十一月初五,王世贞被推荐为南京兵部右侍郎,上疏请致仕。

  万历十六年(1588年),二月十三日,王世贞赴任,瞻顾家冢,拜辞王焘贞庐。三月,王世贞履任,事务繁多,寝食难安。闰六月十四日,王世贞弟王世懋卒,王世贞写诗哭亡弟。十一月,王世贞上《为申饬部规及时务少有献给纳以效裨补疏》,称病请辞。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月,王世贞上书请辞,不允。王世贞的儿子王士骐中进士。六月二日,王世贞三年考满,北上报政,途中得知自己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患腹泻之疾,左目视力不清。八月,王世贞赴南京刑部上任。九月初九,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黄仕荣论劾王世贞。十月,王世贞上疏辩考察事,请求罢免自己,朝廷不允。十一月,王世贞再次上疏求辞,这时他的右目已经失明。

  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王世贞以病求辞,朝廷不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请王世贞作序。三月,王世贞上疏求辞,回复准其回家调理。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贞病卒。▲

主张

  王世贞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唱和,继承并倡导“前七子”复古理论,史称“后七子”。其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李死后,又为文坛领袖20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有所谓“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等名目,可见其影响甚大。

  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里。虽然他并未脱离前七子的影响,仍然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其学问淹博,持论并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故时露卓见。他虽然十分强调以格调为中心,但也认识到:“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卷一)这就将创作者的才思与作品的格调密切联系起来,看到了才思生格调、格调因人而异的必然性,实为李梦阳、李攀龙所未发。王世贞虽然也主张从学古入手,但他特别注意“捃拾宜博”,强调“渐渍汪洋”,最终要求“一师心匠”。并且认为,唯有这样,创作方法才能“由工入微,不犯痕迹”,达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的地步。这显然与一味主张模古范型者有别。到了晚年,他的文学思想更有一些显著变化。他自悔40岁前所作的《艺苑卮言》,并悟出“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守诗选序》)的道理,有取于宋元之诗,还称赏归有光的散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归太仆赞》)。王世贞作为后七子的首领,他也觉察到复古的流弊,标志着统治明代中期100余年的复古思潮已濒临绝境。

  从王世贞《乐府变》的序言来看,他主张创作要继承《国风》批判现实精神,他要求诗歌要不避禁纲,批评时事,以成一代“信史",实属难能可贵。所以他的诗歌有不少感时伤世的政治诗,现实感较为强烈。《钧州变》无情地揭露了贵族藩王的荒淫残暴,《袁江流铃山岗当庐江小吏行》在浓墨铺叙了严嵩父子横行不法,造成“不复问诏书,但取相公旨”的局面之后,谴责了他们“负国”的累累罪行,义正辞严,气势磅礴。《太保歌》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写了陆炳生前“一言忤太保,中堂生荆棘”的嚣张气焰和死后金宝尽流离,妻子尽逐故郡,兄弟作长流等的凄凉景象,其中寄寓了诗人无限感概。王世贞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里的腐朽势力有所抨击,还对君王进行了旁敲侧击的嘲讽。如《正德宫词》之四,对沉湎酒色的武宗有所讽谕;又如《西城宫词》之六,对听信道士胡言,选少女炼丹铅的世宗也极尽揶揄。此外,王世贞的咏史诗,通过对“固始祠中”的许忠节公犹有“父老椎牲考钟鼓”的赞叹,通过对“丈夫变名难变心,此心在宋不在身”的文天祥的崇敬,也流露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

作者《王世贞》的诗文

汉郊祀歌二十首 其十六 华煜煜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华煜煜,酝澄鲜。神下来,辞钧天。帝亲飨,奏清县。神下来,度九阍。

龙伏趺,豹缤翻。神下来,空中跸。云羽旂,风瑶瑟。神下来,史巫舞。

擘嘉胏,行齐酤。神下来,脩娥侍。䐂腾媚,鬋若黛。神安坐,燎九蕴。

灵虬吭,吐氤氲。神欲休,博山床。帷流苏,角明珰。神之逝,旌裔裔。

车斑斑,马沛沛。神之愉,锡土田。踰敦煌,抵昆崙。蹑恍忽,乘飘瞥。

流翠眊,汾之澨。望若觌,不可即。使余怊,怊安极。

戏题钱叔宝临钟馗移居图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开元宫中鬼称母,丞相中丞恣为蛊。帝遣钟君嗣黄父,逐鬼无功谪荒土。

山阿被萝者谁姥,携雏橐装横周路。髑髅啾啾泣相语,夜半应烦老桑煮。

钟君好往一返顾,木客跳梁山魈舞。君不吾留稍安堵,与君传神叔宝甫,异日相逢莫相苦。

乐府变十章·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汤汤袁江流,截嵲钤山冈。
钤山自言高,袁江自言长。
不知何星宿,独火或贪狼。
降生小家子,为灾复为祥。
瘦若鹳雀立,步则鹤昂藏。
朱蛇戢其冠,光彩烂纵横。
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
十五齿邑校,二十荐乡书。
三十拜太史,矻矻事编摩。
五十天官卿,藻镜在留都。
六十登亚辅,少保秩三孤。
七十进师臣,独秉密勿谟。
八十加殊礼,内殿敕肩舆。
任子左司空,孽孙执金吾。
诸儿胜拜跪,一一赐银绯。
甲第连青云,冠盖罗道途。
儤直不复下,中禁起周庐。
凉堂及便房,事事皆相宜。
文丝织隐囊,细锦为床帷。
尚方铸精镠,胡盌杯菰篱。
雕盘盛玉膳,黄票封大糦。
五尺凤头尖,时时遣问遗。
黄绒团蟒纱,织作自留司。
匹匹压纱银,百两颇有余。
煎作百和香,染为混元衣。
温凉四时药,手自剂刀圭。
日月报薄蚀,朝贺当暑祁。
但卧不必出,称敕撰直词。
御史噤莫声,缇骑勿何谁。
相公有密启,为复未开封。
九重不斯须,婕妤贴当胸。
密诏下相公,但称严少师,或字呼惟中。
县官与相公,两心共一心。
相公别有心,县官不得寻。
相公与司空,两心同一心。
司空别有心,相公不得寻。
昔逐诸城翟,黄冠归田里。
后诒贵溪夏,朝衣向东市。
戈矛生謦咳,齑粉成睚眦。
朝疏论相公,棰榜夕以至。
宁忤县官生,不忤相公死。
相公犹自可,司空立杀尔。
凌晨直门开,九卿前白事。
不复问诏书,但取相公旨。
相公前报言,但当语儿子。
儿子大智慧,能识天下体。
九卿不能答,次且出门去。
不敢归其曹,共过城西邸。
司空令传语,偶醉未可起。
去者归其曹,留者当至未。
九卿面如土,九卿足如枳。
为复且忍饥,以次前白事。
司空有德色,相公直庐喜。
司空稍嗫嚅,相公直庐恚。
不复问相公,但取司空旨。
县官有密诏,急取相公对。
相公不能对,急复呼儿子。
儿子大智慧,能识天下体。
一疏天怒回,再疏天颜喜。
九边十二镇,诸王三十国。
中外美达官,大小员数百。
各各黄金铸,一一千金直。
南海明月珠,于阗夜光玉。
猫精鸦鹘石,洒黄祖■琭。
红紫青靺鞨,大者如拳蕨。
蔷薇古刺水,伽南及阿速。
瑞脑真龙涎,十里为芬馥。
古法书名画,何止千百轴。
玉躞标金题,煌煌照箱簏。
妖姬回鹘队,队队皆殊色。
银床金丝帐,玉枕象牙席。
杏衫平头奴,丝縢双蹴鞠。
酒阑呼不见,潜入它房宿。
生埋冯子都,烂煮秦宫肉。
生者百丛花,殁者一丛棘。
近即龙床底,远至阴山后。
凡我民膏脂,无非相公有。
义儿数百人,监司迨卿寺。
以至大节镇,侯家并戚里。
逶迤洙泗步,灿灿西京手。
老者相公儿,少者司空子。
谓当操钧柄,天地俱长久。
御史上弹章,天眼忽一开。
诏捕少司空,究核诸赃罪。
三木囊赭衣,炎方御魑魅。
金吾一孙戍,余者许归侍。
意犹念相公,续廪存晚计。
舳舻三十艘,满载金珠行。
相公船头坐,谁敢问讥征。
啸傲郿坞间,足夸富家翁。
司空不之戍,还复称司空。
广征诸山材,起第象紫宫。
募卒为家卫,日夜声汹汹。
从奴蹋邑门,子弟郡国雄。
不论有反状,讹言所流腾。
宗社万不忧,黔首或震惊。
御史再发之,天威不为恒。
御史乘飞置,捕司空至京。
司空辞相公,再拜泣且絮。
今当长相别,儿不负阿父。
相公心自言,阿父宁负汝。
不识一丁字,束发辟三府。
月请尚书奉,冠服亚汝父。
汝父身不保,安能相救取。
重恳监行客,少入别诸姬。
归者吾而配,不归而鬼妻。
诸姬心自言,司空何太痴。
归者吾而配,不归人人妻。
还抚诸儿郎,阿爷生别离。
金银空饶积,高与钤山齐。
不得铸爷身,及身儿始知。
儿郎心自言,阿爷何太痴。
有金儿当使,无金儿自支。
监行两指挥,各携铁锒铛。
程程视溲寝,步步相扶将。
有酒强为歌,无酒夜彷徨。
秋官爰书上,顷刻飞骑传。
一依叛臣法,矺死大道边。
有尸不得收,纵施群乌鸢。
家赀巨千万,少府司农钱。
上宝入尚方,中宝发助边。
不得称相公,没入优老田。
片瓦不盖头,一丝不着肩。
诸孙呼践更,夕受亭长鞭。
僮奴半充成,余者他州县。
夜半一启门,诸姬鸟兽窜。
里中轻薄子,媒妁在两腕。
相公逼饥寒,时一仰天叹。
我死不负国,奈何坐儿叛。
傍人为大笑,唶汝一何愚。
汝云不负国,国负汝老奴。
谁令汝生儿,谁令汝纵臾。
谁纳庶僚贿,谁朘诸边储。
谁僇直谏臣,谁为开佞谀。
谁仆国梁柱,谁剪国爪牙。
土木求神仙,谁独称先驱。
以此称无负,不如一娄猪。
食君圈中料,为君充庖厨。
以此称无负,不如一羖䍽。
食君田中草,为君御霜雪。
以此称无负,不如鞲中鹘。
虽饱则掣去,毛羽前齧决。
以此称无负,不如鼠在厕。
虽有小损伤,所共多污秽。
相公寂无言,次且复彷徨。
颊老不能赤,泪老不盈眶。
生当长掩面,何以见穹苍。
死当长掩面,何以见高皇。
殓用六尺席,殡用七尺棺。
黄肠安在哉,珠襦久还官。
狐兔未称尊,一丘不得安。
为子能负父,为臣能负君。
遗臭污金石,所得皆浮云。

灵岩寺朗公石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朗公一片石,礼拜无寒暑。弹指千偈终,低头竟何语。

青州杂感十首 其五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国难孤谁共,天骄晚未擒。九重垂北顾,万死障南侵。

急下明光诏,多分少府金。汝曹须戮力,今日主恩深。

贻寺僧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且莫呼檀越,还携贫里箪。无法可施汝,将心何处安。

石床凉睡足,僧饭午钟残。闻有函经在,能留次第看。

客中贵谈中军朱大夫王光禄追饯栖霞有作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归辙何所爱,爱此中林幽。感叹我良友,驱马迫相求。

晨供伊蒲馔,晚橐出珍羞。贵人徇新知,涕泗纵横流。

中军追故欢,茕然若无俦。慷慨朱大夫,誓欲命扁舟。

沉沉王光禄,悔不昔绸缪。志士歌伐木,颓老恋首丘。

诚知中肠异,别泪不可收。

与故关张将军谈旧事有感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太息时才老,殷忧战地深。毋谈旧开府,吾听忽沾襟。

卖剑中年事,伤弓此日心。唯应解严后,归钓五湖阴。

何仁仲鸿胪千里枉驾杯酒论文甚适也亡何乞一诗以别余感其意聊为赠之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楚产日以良,千里申所向。谈锋永嘉后,词格黄初上。

吾爱次道真,几欲倾家酿。榜子语潮生,翻令结惆怅。

寄致仕尚书山阴何公

王世贞王世贞 〔明代〕

十年霄汉未蹉跎,一疏风尘奈乐何。健忆贺公辞绂晚,贫怜疏傅赐金多。

青天忽落持螯手,白日殊私捉鼻歌。为问山阴春雪夜,何时却放子猷过。

© 2023 赋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