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明代〕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边市歌
汤显祖 〔明代〕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
苏辙 〔宋代〕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十一
释清远 〔宋代〕
骨还父,肉还母。何者是身,分明听取。山河国土现全躯,十方世界在里许。
万劫千生绝去来,山僧此说非言语。
从李崇道觅潘衡墨四首
赵蕃 〔宋代〕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二首
读杜子美集
姜特立 〔宋代〕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柳永 〔宋代〕
孔明
陈杰 〔宋代〕
偈颂十首
释德光 〔宋代〕
上十四吟十首
刘克庄 〔宋代〕